今年以来接连传来西方葡萄酒大国不景气的消息:酿酒葡萄过剩,澳大利亚酒价走低;外国葡萄酒进口年均增长28%,捷克葡萄酒业陷入危机”;德国葡萄酒在英失宠,英国酒馆里销售的德国葡萄酒猛减……特别是全球最著名的法国葡萄酒出现前所未有的滞销,价格一降再降。
与此情景相反,今年国外媒体纷纷发出这样的报道:葡萄酒在中国火起来”。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镇的西式葡萄酒消费量今年显著增加,年增长速度达到15%至20%;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从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第16位提高到第6位;2004年,张裕葡萄酒企业以6亿元的利税总额打入国内酿酒企业十强,一举打破了多年来我国国内酒类市场的格局。这一排名变化标志着我国国产葡萄酒终于突破了小酒种”的角色。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葡萄酒商大步蜂拥进入中国市场,市场上出现的洋葡萄酒品牌突然多起来。从国内消费者熟识的葡萄酒产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到不太熟悉的南非、智利等国,除了以往常见的中低档品牌外,一些世界知名葡酒品牌也铺上中国市场货架。
日前笔者应邀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vmv法国坊都山麓庄园葡萄酒推介会,当该庄园总经理维尔布雷被问到为什么要到中国寻找商机”时,维尔布雷不假思索地回答:从长远看,今后十年葡萄酒市场在亚洲,而亚洲的市场在中国。”有观察家指出,中国葡萄酒青出于蓝胜于蓝”。笔者则借用一种说法,叫做葡酒西方不亮东方亮”。
葡萄酒缘何会在中国火起来?中国葡萄酒业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外冲击波为中国葡酒业发展注入活力
有人担心国外葡萄酒商大举进入中国,是与本土葡萄酒商争夺市场,会限制本土葡萄酒业的发展。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百余个品牌的葡萄酒,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曾刮起一股洋旋风”,并一度取得主动。但是两三年过去,人们却发现由于价格、口味以及品质需求使洋葡萄酒对中国市场水土不服,洋葡萄酒并没有火起来。一些国外葡萄酒商在分析总结洋葡萄酒出师不利的原因时说,一是因为他们只固守自己在本国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的酒。这说明洋葡萄酒“巨无霸”们要想占领中国市场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口关税下调,从今年1月1日起,进口瓶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14%,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48.2%;进口散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20%,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56%。进口关税的大幅下调大大降低了进口成本,进口商有利可图,因此洋葡萄酒蜂拥而至的情景再次出现。来自天津海关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份天津口岸进口葡萄酒481万升,价值403.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和1.1倍。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
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
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