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百纳70年历史”一直是张裕广告宣传中最得力的王牌,也是此次庭审中双方反复质证的焦点。在原告律师的再三请求下,张裕也没有交出解百纳在七十年前注册的“商标注册证”,张裕公司在庭审中所提交的证据,也无法证明,七十年前的张裕葡萄酒就是今日的烟台张裕。与此同时,伴随着双方质证的逐步深入,人们惊奇地发现,“张裕”这个商标目前的所有者是1997年注册于意大利的一家外资企业!
国际同业呼吁尊重规则
庭审之中,原告方提供的一份来自法国大使馆的证词引起了法庭的高度关注。作为“Cabernet”这一名称起源地的农业管理部门,这份法国农业和渔业部委托法国驻华大使馆提交的证词、详尽叙述了“Cabernet”及其中文译名“解百纳”的源流,认为“解百纳”作为行业通用名称,不可以被注册为一家企业的商标。
一家意大利著名葡萄酒机构也提供了关于“解百纳不应被注册为商标”的证词,甚至带来了一瓶国外葡萄酒作为实物证据。“意大利几乎所有地方都在种植和生产‘解百纳’,如果按照张裕的说法,那我们的葡萄酒出口中国,是否也应该向其缴纳商标使用费呢?”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首席代表、中国区总协调官赖世平对此案表示非常震惊,“循此案例,其他企业是不是就可以注册蛇龙珠、雷司令、美乐……” ?
震惊的不单单是张裕的这位意大利同行。美国国会有关部门在近期的报告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特别提示,希望美国葡萄酒生产和出口商高度关注“解百纳”官司的进展,避免利益因此而受损。另外一位欧洲葡萄酒进口商则表示,“这件事情如果在欧洲发生,不仅不可能通过注册,还将遭遇人们的普遍质疑甚至嘲笑。”同时他还告诉记者,张裕出口的“Cabernet”葡萄酒标注的是“彩龙”商标,而不是“张裕解百纳”。
“这将给正在急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民族葡萄酒产业带来不利的品牌影响,一个企业试图将行业资源据为己有,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这位法国葡萄酒进口商这样表示。
类似的警告,中国葡萄酒专家也早已经发出。几年来,不止一个专家在媒体上指出:一旦张裕注册“解百纳”的企图得逞,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张裕解百纳300-500元的虚高价位如果得以垄断市场,消费者将无法选择其它厂家生产的更多风味、价格合理的解百纳产品;而且,按目前解百纳所占的市场份额推算,消费者每年将需要为此多支付20亿元以上。“实质上,这也是一场张裕和数百万消费者的利益之战。”
当然,更多的专家对“解百纳”回归其原本身份、继续作为行业通用名称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这对张裕却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近年来,张裕在与法国卡斯特“分手”后,“解百纳”就成为张裕唯一的生命线,这也是张裕为什么企图抢夺行业资源,并不惜全力投入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重概念包装而轻生产管理、重短期利润轻品质“内功”的企业策略,才是张裕不得不走出今日“险棋”,与全国消费者“豪赌”解百纳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