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天涯网友粤若稽古兄提起红酒,其实自己一直都想写一些酒的文章,或者自己喝酒的心得,只是不知道此地适不适合,怕会有网友怪罪呢,呵呵,虽然酒自古自外皆和文人雅士有著不解之缘。
诗酒趁年华,自己只是个粗人,趁流年而已。
姑妄说说几支法国波尔多红酒给自己的感受--
波尔多,法国最著名的葡萄酒之都,位於著名的嘉伦河(Garonne)岸边,名字原本的意思是“在水一方”(au bord de l’eau),而美度(Medoc)则是波尔多声名最响的一个区,名字源自拉丁文medio apuae,“在水中央”的意思,波尔多历史最悠久的四大名村皆在这里,传统的五大红酒也出产在此处。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应该是最为人熟悉的历史名酒,有“红酒之后”的美誉,位於四大名村最为人所钟爱的菩雅(Pauillac)。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綺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两个字来形容就可以了,那就是:典雅。
结构精细,无懈可击,艺术品般的优美秀丽,柔顺和谐,绝不去讨你欢喜,却绝对令人欢喜不能自已。Lafite是酒质轻柔的酒,要追求强烈的单寧还不如去吃葡萄皮,Lafite的单宁绝不突出,但是Body却又绝对是丰盈的,口感丰富,变化多端,完美的平衡,如丝如缎的顺滑,而且矜贵。
六七十年代经历过一段时期的不稳定的品质,让人每一次的开瓶更加的小心翼翼,猜测,把握不定,不知道这一次如何?这一个年份怎样?这一瓶呢是好还是会有稍稍的遗憾?令人在“不知”“我欲”“又恐”“何似”“不应”等等矛盾的心情中等待、猜测,若即若离,善变的性格,却也更增加了她的迷人,像一直令自己著迷的那个情绪多变的亲密女孩,也更增加了挑战。
每一个年份,每一箱,每一瓶,甚至每一杯,每一杯的次序,每一次喝她,都绝不相同,必须要小心的呵护,才不会错过她每一刻都散发出的不同的美丽,绝不会重复,更不会生厌,每一次在杯里的相逢都会令人神魂颠倒。
我喝过她79、81、83、85、91、92、93等年份,92年是最差的年份,喝的最多的则是91年,而79年那一瓶则是目前喝过的最好的Lafite ,76、82年的还在收藏中因此85年份的是自己最喜欢的年份酒,那一年有流星雨自Lafite的酒园上空掠过,通常那是丰年的预兆,为了纪念Lafite便为这一年的vintage做了特别的瓶子,在酒瓶的肩部浮雕了一串流星。
1959年的Lafite会是自己口感的梦想吧,她是上世纪Lafite的世纪酒,在铜锣湾一个酒窖摆著几瓶30年代的酒,还有一瓶28年的,呵呵,每一次经过都会进去,看看,只是看看,只能看看,呵呵,想一想舌头都有些痒痒的了呢。
可能是因为Lafite乃自己入门的红酒吧,成为自己的最爱,也绝对是我的心爱,令人不能自已的吟一曲东坡之水掉歌头。
Chateau Latour──大江东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处
檣櫓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髮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Chateau Latour绝对是大江东去,我想也只有“大气磅礡”四字才能用来形容Latour。
其厚重与豪放别的酒孰难与之争锋,丰富的层次感中却又有著如滑如乳般的细腻,简直就好像东坡此豪放词中突插一句“小乔初嫁”既是神来之笔、却又理所当然,好词原当如此,好酒也本就应该是这样。
而且Latour几乎可以不看年份,丰年歉年都可以保持上佳的水準,十分有生命力的一支酒。
东坡此词有论家说:“大江东去”一起高唱入云、雄心勃勃,而其结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却细若蚊蝇、消极萎靡、落落寡欢,乃其败笔。
年少时初读此词也有类似的想法,当然现在不这麼想,年纪大了,呵呵。
其实是因为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豪放太过只能失至于粗,气若长虹终要导之于涉。
如同喝Latour,即使只是一杯、甚至只是一口也决不会稍减他车轮滚滚般源源不断的果香,复杂隽永,令你玩味、闻赏不已,不捨得喝,不捨得入口。那时候你会明白“从一滴水可以看到一个海洋”这句话多有道理了,真的。你会根本不想放下手中的杯,根本不想将杯从鼻子下移开,特别是最后的一杯。在这时候劝君更尽这杯酒的人麼,呵呵,你绝不会觉得他是好朋友呢。
但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不捨得酒也总有要尽的时候,就象东坡的词,必须要有一个结尾,但是,还能找到更好的结句麼?还用找到更好的结句麼?──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