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店   会员请[登录]  新用户请[免费注册]

关注老宓讲酒

查看购物车 现金兑换券 选购攻略 所有分类 用户申诉

团购热线

古代的酒器-兽角杯

兽角杯

  各族群众有用动物角具制作类的传统习俗。明清之际,滇中、滇东北彝族撤弥支系“其人面目多黑,男子椎髻,青布裹头,衣褐披毯,白布束胫,著革履,腰短刃。俗嗜酒,以角为杯……。”可见,以动物角具为杯是十分普遍的,而且不但民间使用,上层社会也流行,可谓雅俗共赏。

  至今为止,彝族、哈尼族、苗族、侗族等群众仍保留着制作、使用兽角酒杯的传统习俗。他们在宰杀强壮健康的牛、羊时,截角为杯,截取的长短视酒杯容量的需要而定。牛角杯因其容量大,滇东北地区的彝族群众还兼以为壶。镇雄县流传的古歌谣《挎上壶找舅舅》反映了彝族社会普遍存在的寻根情绪,每段叙述一次寻找舅舅的方位和地点,每次寻找都以“挎上盛的牛角壶”开端,即是以牛角为壶。在哀牢山区,彝族的牛角酒、苗族的羊角酒是贵客临门时必敬的一杯,由于牛角杯和羊角杯都是自然利用,不加雕饰,其圆口尖底的造型,使客人接过酒杯后,不一饮而尽就无法放下酒杯。这真是“人不劝杯自劝”。

  在昆明西山区核桃箐的彝族婚礼中,有用牛角杯或羊角杯行“轰客酒席”的习俗。婚礼的第四天午宴时,新郎新娘手持红线拴系的牛角杯或羊角杯,逐席向客人敬酒。客人则必须接过杯子一饮而尽,饮完再敬,直至客人不能再饮、称谢告饶为止。不能饮者即刻离席而去,许多人因不能把角杯酒一饮而尽或者怕醉后失态,纷纷逃席。“轰客”虽称轰客,但主人家都是在客人大多已饭馆足后才“轰客”。“轰客酒”后,婚礼即告圆满结束。熟知民俗的人,见到新郎新娘手持牛角杯或羊角杯款款而来,即明白喜庆已席终宴罢。在这种场合上,牛角杯、羊角杯具有了文化符号的功能。

  点击注册酒圈网会员,注册会员即送酒圈网红包,可抵价等值现金,不限产品,全场通用! 

需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关产品信息,可以查阅酒圈网相关产品频道,在首页左侧的下拉菜单中,有各国各个产区数千个酒庄的产品。

需要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识及酒类资讯请查阅酒圈课堂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0 条评论

用 户 名: 酒圈网友
电子邮箱:
评论等级:
评论内容:

购买前请确认达到法定饮酒年龄!酒圈网不销售任何含酒精产品给18岁以下人士!

京ICP备2021022079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7000065

营业执照编号:911101087684815340

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JY1110801083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