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对大家来说已不是一个陌生的代名词了,06年中国葡萄酒厂商“风云四起”,各大葡萄酒品牌“尽展雄姿”,同时展会为洋葡萄酒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但谁会雄霸天下独占熬头?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会面临着一场战争。
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
1.传统的消费习惯制约了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普及
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葡萄酒本身来说,葡萄酒是代表着富贵,有品位,高消费的富贵家族的独享物。一般的人认为她的这个特点,是一个高的门槛,再加上中国自己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限制,制约着葡萄酒的发展。而洋葡萄酒来了,给中国葡萄酒带来威胁和商计。很多的专卖点都兴兴出台,更令人兴谓的是以代理商、专卖店、葡萄酒厂家的俱乐部同时也兴起,引导消费者消费理念,如:葡萄酒文化知识、怎样购买等等。而现在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消费者都洋葡萄酒的青睐是超过了国产的葡萄酒,成为了一种崇洋媚外的趋势。在汽车行业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半年前,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曾经以韩国美女金喜善拒坐奔驰车为例炮轰中国娱乐界不买国产车的现象,但这种炮轰于事无补,国产车依然还是低档的代名词。而在最近出笼的一则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中,国产车也因为没有申请环境标志而被拒之门外。这将给酒店和超市两种销售渠道带来重大的影响。
2.生产厂家的规范性
一些国内葡萄酒企业瓶标不规范,缺少生产注册号码、葡萄汁含量和葡萄酒成分表;一些知名品牌附近的小生产企业生产低质伪劣葡萄酒;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老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专业管理方法,从而导致期葡萄酒产品不合格;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生产时降低了葡萄汁的含量。
3.葡萄酒的高价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没有能力长期消费葡萄酒,而且对葡萄酒文化缺乏了解,所以很难成为长期稳定的葡萄酒忠实消费群体。
4.目前中国缺乏高质量酿酒葡萄的生产基地以及对葡萄基地的投资,这样酒阻碍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快速发展。
5.世界葡萄酒市场总体情况为供大于求,所以外国葡萄酒深感企业很重视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入世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会更有竞争力,这样就能影响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
6.投入的成本高
现在,葡萄酒产品要进入超市销售,超市会向葡萄酒供应商收取很多名目的费用(统称进店费用),做为提供销售场所的报酬。若有几家供应商争夺一个超市的酒水供应权的话,进店费用将被抬高,进一步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经销商要想获取利润,只有加高葡萄酒价格和供应低质量标高价的葡萄酒两种方式。同时葡萄酒商城也在兴起,在网上就可以直接从庄园里买到好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