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在消费领域中并不适合单独净饮,因此作为消费性的品鉴活动建议尽量搭配一些合适的食物来同时享受。可以是酒配菜,也可以是菜配酒;当然贵腐酒、甜白酒、冰酒等搭配合适的蛋糕、水果、冰淇淋也会别有趣味。一般情况下我们品用的还是一些普通等级的酒,因此尽量考虑日常菜肴来搭配会比较有实际意义。不知道如何配?大胆地去尝试!乐趣往往就在寻寻觅觅之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作为餐饮酒的葡萄酒只有在与食品的圆满搭配时才会有一个完美的品鉴饮用感受。
有时候同样的一支酒由于与不同的食品搭配往往会在品用时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坊间有一些条条框框,大可不必拘泥;况且西方成熟的葡萄酒文化如何与灿烂的中华餐饮文化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完美融合还是一个崭新的未成熟课题,期待着大家去发掘。全身心地去感受,并时时与朋友们交流分享。
第二,在充满欢乐气氛的酒宴中,一定不要拘泥于“术语”、“专有词汇”的生搬硬套。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在享受葡萄酒给我们带来的深邃文化、情感愉悦中,重要的是整体的感受,试着让自己更轻松一些!基础知识要学一点,但一定不要误入为品酒而品酒的歧途,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专家;作为普通的葡萄酒消费者、爱好者,要做的是饮家而不是专家。电视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但如果在欣赏心仪节目时,不断地考虑对比度、色彩饱和度、扫描线之类的问题,你觉得这场节目有味道吗?同样当人们在美术馆欣赏油画大师的佳作时,努力试图观察这里用了一点土绿色、那边又是由三种不同的基色调和而成……是不是有点乏味?
第三,建议在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以后,每次的品酒活动要事先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目前国内的葡萄酒鲜有突出的个性特色,因此比较、探求会不知从何做起。但是国外有一定品级的酒品一般都会有一些风格、特色、口感上的个性化因素可以去探索、寻觅、比较。并且在不同的出产年份和储存条件、储存期的影响下有明显的差异。确立主题可以有明确的比照对象,可以使品鉴的结论有参考标准,可以使品酒的感官经验积累逐渐地归纳、系统化。不然随意找些酒来瞎品一气,杂乱无章的印象也很快就流逝了。